“大家好,今天我们的主题是,在剑尖对剑尖的情况下,对手后退,如何发起自己的进攻呢?”抖音上,9岁女孩吕智媛正在为大家讲解重剑训练的小技巧,口齿伶俐、条理清晰。学习重剑仅一年有余,吕智媛对这项运动的理解和热爱,超乎众人的期待。持剑、执礼、独立思考,小剑手们长大了。

图说:吕智媛练习中 受访者供图

智勇双全

穿上白色的击剑服,戴上黑色的头盔,潇洒地手持长剑,击剑小选手傲然而立,自信的气质由内而外。现代击剑,被誉为“格斗中的芭蕾”,它不是武力打斗,而是以优美的动作展现个人的智力与体能。

2018年,参加过12届奥运会、拿到过16枚奥运奖牌的前中国重剑队主教练丹尼尔·乐瓦瓦瑟和自己的第一个中国弟子温冬在上海创办了“乐瓦重剑”,吕智媛成为了第一批小学员。

今年因为疫情,俱乐部停训三个月,但吕智媛并没有暂停训练。在家里,她每天练习步伐和手部动作,还主动上网观看各类教学视频,研习技战术。上月俱乐部恢复培训,吕智媛第一时间报到,每周训练三到四次,进步显而易见。

图说:吕智媛 受访者供图

俱乐部每周举办队内比赛,上周六,吕智媛和一位有五年击剑训练基础的小朋友对战,有点力不从心。昨天一早见到温冬,赶紧拉着她请教起来。捧着电脑看视频,吕智媛问:“温教练,我跟她对战时,对她的几个动作有点害怕,能帮我分析一下她的技术特点吗?”温冬告诉她,对手有哪些弱点,下次试着去攻击这几个点,吕智媛一点就通。

温冬是1990年亚运会女子重剑团体冠军的主力队员,她感慨,眼前这批孩子对重剑运动的热爱和理解,远远超过儿时的自己。“作为零基础学员,她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,对战术有了一定的理解,学会在赛场上独立处理问题,同对手敢于斗智斗勇,这是我小时候所不具备的。”

图说:温冬 网络图

击剑运动在法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国际赛场上的裁判通用语言皆为法语,为此,俱乐部专门聘请了法国击剑学院的教练。温冬要求孩子们在训练之余,跟教练学习击剑的专业术语,一年多来,第一批小学员已经能完全听懂场上术语。而吕智媛觉得法语说得“不够尽兴”,在父母的支持下课余报了法语班,还经常在抖音上分享自己学习法语的视频,简介里她写道:我爱运动,爱击剑,爱法语。

图说:吕智媛在比赛中获奖 受访者供图

学礼练人

数百年来,从“生死决斗”到“竞技体育”,击剑运动虽然有了新的内容,但礼仪却始终被保留并传承。学礼再学剑,练剑先练人,这是整个运动中潜移默化的行为准则。

温冬注意到了一个现象:“现在的孩子,全家人都围着转,比赛中的受挫感特别明显,有些孩子输不起。”去年城市业余联赛中,一个六年级的小学员输了后,当场失声痛哭,将剑扔在地上。温冬看到后,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:“把剑捡起来!你是大孩子了,还是个男子汉。比赛如果没有胜负,就不叫比赛了。下次不许再哭,回家后跟妈妈好好交流下。”回去后,男孩的妈妈给温冬发来感谢的讯息,告诉她:“儿子已经想通了,他说温教练讲得对,今后要好好训练、争取有提高。”

图说:重剑训练的第一课是“礼仪” 网络图

重剑训练的第一课,讲的是礼仪:不仅仅是指对人的尊重,也包括对场地和器材的尊重。剑不能砍、刺、劈剑道,不能摔护面,挂线和摘线应在剑道末端,注意轻拿轻放。点点滴滴的细节,都映衬着一名剑客的个人修养。

时隔一年,小男生长大了,对于击剑这项运动的理解,不再只停留在胜负之间。前不久老码头夜市上,乐瓦重剑“摆摊”推广,已经上了初中的他主动当起了志愿者,搬运器材、维护秩序,还热心地同前来咨询的家长和孩子沟通交流,身体力行推广重剑运动。

当晚,在老码头临时搭建的击剑云桥上,擂台赛吸引了诸多市民参与,有人以为,上去刺一剑是件很简单的事情,却在亲身尝试后发现,原来,一把剑里面,蕴含着大大的学问。

图说:做个智勇双全的优雅小剑客 网络图

乐瓦瓦瑟常跟家长和孩子说:“我们传授的不只是击剑这项运动,我们更希望通过击剑让大家拥有不同的人生状态,感受尊重、自律、自信、进取和创造。”(新民晚报记者 陶邢莹)

记者手记丨进退之间

随着孩子渐渐长大,很多父母发现,小时候那个无忧无虑的孩子慢慢“消失”了。因为考试成绩不好哭鼻子、没选上班干部被打击自信……只在乎结果、太看重输赢。

吕智媛的父母为什么要送她去学习重剑?因为在云桥上,有输有赢。经历得越多,才越有平常心、越会独立思考。每周一次比赛,吕智媛经历着两种情况:戴着荣誉光环的赢,或是有尊严无遗憾的输。无论哪种,都让她感觉很痛快,从赢中找到自信,从输中继续进步。

吕智媛在视频里,讲述自己对进攻的理解,也会分析什么时候应该脚步后退。在这一进一退间,她学着博弈中的道理:知轻重、懂进退。

每一次训练和比赛,对孩子来说,都是一次成长教育:直面对抗、直面挫折,有输有赢,才是人生。(陶邢莹)